:::
文學革命運動以來(續)
題名 | 題名中文: 文學革命運動以來(續) |
---|---|
時間類別 | 發行日期: 大正14年03月11日 (1925-03-11) |
報導類型 | 報導 |
內容描述 | 學 藝
文學革命運動以來 (續)
胡適自己常說他的歷史癖太深、故不配做革命的事業。文學革命的進行、最重要的急先鋒是他的朋友陳獨秀。陳獨秀接着「文學改良芻議」之後、發表了一篇「文學革命論」(六年二月)、正式擧起文學革命的旗子。他說:
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旗上大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
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實寫文學。
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的特別性質是他的一往直前的定力。那時胡適還在美洲、曾有信給獨秀說: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願國中人士能平心靜氣與吾輩同力研究此間題。討論既熟、是非自明。吾輩已張革命之旗、雖不容退縮、然亦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六年四月九日)。
可見胡適當時承認文學革命還在討論的時期。他那時正在用白話作詩詞、想用實地試驗來證明白話可以作韻文的利器、做自取名為「嘗試集。」他這種態度太和平了、若照他這個態度做去、文學革命至少還須經過十年的討論與嘗試。但陳獨秀的勇氣恰好補救這個太持重的缺點。獨秀答書說:鄙意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發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文學之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臣匡正也。
這種態度、在當日頗引起一般人的反對、但當日若沒有陳獨秀『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的精神。文學革命的運動決不能引起那樣大的注意。反對就是注意的表示。
民國六年的「新青年」裡有許多討論文學的通信、內中錢玄同的討論很多可以補正胡適的主張。民國七年一月「新青年」重新出版、歸北京大學教授陳獨秀錢玄同沈尹默李大釗劉復胡適六人輪流編輯。這一年的「新青年」(四卷五卷)完全用白話做文章。七年四月有胡適的「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大旨說:
我的『建設新文學論』的唯一宗旨只有十個大字:『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我們所提倡的文學革命只是要替中國創造一種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方才可以有文學的國語。有了文學的國語、我們的國語方才算得真正國語。
這篇文章名為「建設的」、其實還是破壞的方面最有力。他說:
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學、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經死了的語言文字做的、死文字決不能產生活文學.........簡單說來、自從三百篇到於今、中國的文學凡是有一些兒價值有一些兒生命的、都是白話的、或是近於白話的……中國若想有活文學。必須用白說、必須用國語、必做國語的文學。
這就是上文說的替古文發喪擧哀了。在「建設的」方面、這篇文章也有一點貢獻。他說:
若要造國語、先須造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自然有國語。.........真正有功效有勢力的國語教科書便是國語的文學、便是國語的小說詩文戲本。國語的小說詩文戲本通行之日、便是中國國語成立之時。……中國將來的新文學用的白話、就是將來中國的標準國語、造將來白話文學的人。就是製定標準國語文學的人。
這篇文章把從前胡適陳獨秀的種々主張歸納到十個字、其實又只有『國語的文學』五個字。旗幟更明白了、進行也更順利了。
這一年的文學革命、在建設的方面、有兩件事可記、第一是白話詩的試驗。胡適在美洲做的白話詩還不過是刷洗過的文言詩、這是因為他還不能拋棄那五言七言的格式、故不能儘量表現白話的長處。錢玄同指出這種缺點來。胡適方才放手去做那長短無定的白話詩、同時沈尹默周作人劉復等也加入白話詩的試驗。這一年的作品雖不很好、但技術上的訓練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歐洲新文學的提倡。北歐的Ibsen, Strindberg’ Auderson’、東歐的Inostojevsk Kuprin、Tolsto、新希臘的EPhilaliotis、波蘭的Seinkie wica.. 這一年之中、介紹了這些人的文學進來。在這一方面、周作人的成績最好。他用的是直譯的方法。嚴格的儘量保全原文的文法與口氣。這種譯法近年來很有人倣傚、是國語歐化的一個起點。
|
刊別 | 旬刊 |
報刊名稱 | 臺灣民報 |
版次 | 14-15 |
出版 | 發行者: 臺灣雜誌社-黃呈聰 |
發行地 | 東京 |
同版面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