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

題名
題名中文:
版權說明
時間類別
發行日期:
大正14年03月11日 (1925-03-11)

報導類型
報導
內容描述
THE TAIWAN MINPAO 臺灣民報 本期題目 社說 正義的生命是無限的 主張與批評 臺灣青年的使命、命解散的濫發 世界要聞 對日俄協定之批評、駐各國公使昇格、對於中國之領事裁判權、對於治安維持法之反對、議會設置請願團入京、臺灣青年會「歡迎請願團」、高砂寮々生歡迎「請願團」、林呈祿氏送別會、 島內時事 治警違反嫌疑事件、諸氏之入監、臺北有志懇親會、父兄要求學校教育之改善。 時事小言 將入本幕了、 時論拔萃 國家與教育、言論之自由、介紹伍朝樞氏的演說、 筆鎗墨彈 謬論糾正、順風耳、不平鳴、隨感錄、 論壇 希望知識階級婦女之奮起、詩體之解放、 雜錄 真理和迫害、宣言書、犧牲者四千人、 學藝 文學革命運動以來、 文藝 短篇小說、  p.1 正義的生命是無限的 「真理不滅」、「正義不死」、這是史上所證明的事實。自由是人頓當享的一大權利、但是古來許多的自由論者和愛慕自由的志士、為爭得這兩字自由、或投牢獄、或喪其身。可是這班志士雖死、自由是不死的、大家還記得日本的自由論者板垣氏說「板垣雖死、自由不死」嗎? 世界史上、為着擁護真理而受迫害的、實不乏其人。如蘇克拉抵氏受毒杯的死刑、耶蘇受十字架的酷刑、莫不是真理的犧性者、然他們兩人雖死、他們所倡的真理依然是不死的。又如十六世紀的初頭、對於柯璧尼克思的地動說的壓迫、最為愚昧。在法主面前稱贊柯氏的地動說的不律諸氏、終受烙刑而死、以後如天文學者牙禮里氏、將他所發明的望遠鏡觀察天臺、證明地動說的真理、也受種々的污辱。至於近世如牛頓氏倡引力說、也被視為叛逆受了種々的壓迫。這樣的實例史上不知許多、可而今真理依然不滅。難受壓迫、供了幾許的犧牲、真理的光華越發燦爛了。 真理如是、正義也然。在專制武斷的時代、迷信官權和武力的萬能、有敢說「力即是正義(Might is Right)的、眼空一切、無視真正正義的存在。但是權力雖能逞其一時的暴威壓迫正義、總是不能持久永績。試看舊俄帝室的威風何在?貴族僧侶的權力何存?所以我們不但絕對打破「力即是正義」的迷信、而且信仰正義即是力(Might is Right)的真理。 專制時代的執權階級、為要擁護他們優越的地位、不管正義之如何、不容民衆的要求、所以正義的戰士、為民衆的幸福力爭起來呢、執政階級便以為和自家的利害相反、恐怕優越的地位動搖、就靠着權力萬能的迷信、任意發揮、行種々的迫害、使一股民衆感嘆「強權之下沒有公理」然在這嘆息之間、他們那肯心服呢?他們對於正義的信念愈培愈深、對於強權的抵抗力愈大、於是乎正義的威力不但不減、益日增大、終可得最後的勝利。這是必然的事實。 至於現在的立憲時代、對於權力的迷信、已減一些、執政者手中的威壓和懷柔的双劍、已經有法律的護符封着、而一方面多數的民衆、對於時代的潮流覺醒起來、遵守法律的行動、就不怕那利刀的迫害了。然一般老朽頑迷的為政客者、依然不脫舊套、仍用舊式的方針、以威迫、牢獄、苛刑等的慣用手段、信以為成功的金科玉條、但是為正義奮鬪的志士、對於這般的犧性、乃是覺悟在前、不但不辭囹圄之苦、就是斷頭臺、應也從容而上呢! 為自由的板桓氏雖死、自由終不死、為真理的大學者雖死、真理終不滅、為正義的志士雖死、何患正義就死去呢?我們不患正義之死、最所憂的是愛護正義的民心的死呢? 我們鑑於古今的歷史,盼望世土的為政者、尊重正義、觀察人心的機微、行合理的政治。而一方面盼望一般民衆、愛護正義、勇躍直進斷不怕威力而退縮、堅持主義、一貫精神、期達最後的目的而後已。史上既無能使正義屈從的權力、人心不死、民氣不失、正義自能獲最後的勝利了。 第三卷 (旬  刊) 第八號 pp.2-4  主張與批評  臺灣青年的使命 (對臺日社說的批評) 一、 臺灣日日新報二月二十一日的社說中、引用岡實博士的「非政治臺灣、是經濟臺灣」的話為標語、大論臺灣青年的使命、簡直說來、他是要向臺灣青年說、你們只管對於經濟方面努力、政治方面不要關心。他說這是臺灣統治上、一貫的方針。是的、我們也承認這個是臺灣統治的方針、然這個方針是對呢?還是不對呢?還要費許多的議論呢!英國之對印度、也是取這個方針、設了商事會社、專心搾取該地的經濟力、而後來更改設政治的統治機關的、那麼臺灣也該像印度、設立商事會社、實行「經濟臺灣」、將一切的統治權交付該商事會社不成?植民地的統治方針、其根本目的是在經濟的搾取、政治的差別不過是要達其目的手段而已。這是各國植民政策上的一貫方針、而是植民經濟學者所明言的。英國之對待印度、法國之對待安南......等、皆是這樣。在這種方針統治下的植民地、概以政治上的差別、使本地人於社會上和經濟上的地位、較低下於本國人、制定種々的法律、偏保本國人的優越權、而制限本地人的權利、使兩者不得立於同等的水平線上、發揮其能力來自由競爭、所以無論何時、本地人雖有優秀的才能和手腕、都不得不為敗者、一切利權終歸於本國人的掌握、本地人便不得不單把自家的勞力、屈服於本國大資本家之下、任其驅使、做牛馬的生涯了。向來的各植民地大都如此、 然及至近來、各植民地人漸々覺醒起來、感覺著自己的經濟的不安。然欲求經濟生活的安定、非從不平等的差别的政治先改革起來不可、故現在各植民地、也漸々發生政治運動起來了。 二、 以上所述、不過是各國對待植民地的方針、然這是單顧本國人的利益、無視本地人的生活的、本國人本位的統治方針、實違背共存共榮的精神太甚。至於臺灣的統治方針、實如該社說所云、三十年來專注意於經濟方面。然自今以後、要對政治方面改革才是順序、況該社說還敢主張「非政治臺灣是經濟臺灣」說「保護獎勵為政家應當其任、資本雖由內地可得。而實際的勞働者、正待本島的青年諸君、諸君年少氣銳、身體健康、況又最適應於本島的氣候風土、本島三百八十萬的在住者、為共存共榮計各分擔其使命、而諸君應分擔的使命、即如上述。」按這段話、確實完全表示搾取的統治方針了。政府當其保護獎勵、由本國移入資本、要求本島青年供其勞力。那麼這句話就是要本島青年、服從本國資本家之下、任其搾取勞力就是了。唉!要本島青年當牛馬之役、而不能够共分其利、這樣的使命、本島青年誰肯盡呢?我們對於過去和現在的實例已經怕死了。如對製糖會社的保護獎勵、單曉的會社利益一年幾千萬的純利、豈不是本島農民汗血的結晶麼?然本島農民的所得者何?一年中的辛苦、所得不過維持最下等的生活而已、你想慘不慘呢?像你們這樣的說法、全不合理、要本島青年聽從、我想未必。 三、 然對於本島的經濟上產業上的發展、本島人應當負相當的責任、固不待言、却要為其主人翁才是合理。然向來的方針、盡是偏護一方、而資本亦概由島外移入、所以本島人對於產業上的權利、一點兒都不能入手、不過當其利益分配最不平等的勞働者而已。為北、將來若致臺灣經濟的消耗、其問題就重大了。所以我們放下一句斷言說、單純當產業上的勞働者、斷非臺灣青年的使命、能得保持在來的經濟力、圖合理的經濟生活的安定、以達共存共榮的目的、就是臺灣青年的職責。如果要圖共存共榮、双方非處於同等的地位不可。所以第一要求政治的改革、撤廢一切的差别、得政治上、社會上的地位和機會的均等、則經濟上產業上的機會、自然可得均等、如是、共存共榮的目的才能達到。所以總而言之、第一要求政治上的平等權利、恢復經濟上的利權、圖產業的發達、謀文化的向上、這是臺灣青年對內的最大使命。 四、 至於臺灣青年對外的使命、該社說云『日本的南方發展、亦非諸君努力不可、在南華南洋、有和諸君同民族的中華民國人住着、向那地方的發展、斷非和中華民國人士接觸折衝不可、這方面和他們同文同語的諸君、為最適任者固不待言、諸君於言語和風俗相同、又於祖先的歷史相同。而況且背後可受日章旗的保護」。這個臺灣青年對外的使命、實在說得不錯、我們完全同意的、這樣的議論是我們年來一貫的主張、不待你們贅言、我們也曉的自任的、日華關係的緊要、無容贅言、至於兩國的親善和對華的經濟的發展、非如臺日社說所云、以同祖同族的臺灣青年為其先鋒不可。但是可惜、三十年來的鎖閉主義、以致有志的臺灣青年不得盡其對外的使命。若要臺灣青年盡其海外發展的使命、非先有向海外航行的自由權不可。然此間還有一大障碍存在、這是我們最為痛惜的。無他、外國旅行券的規則就是為其障碍最甚的怪物。這個怪物不死、長塞通路、雖青年有志、欲圖雄飛、也難免受其拘束了。總而言之、若要臺灣青年發展海外、第一非將外國旅行券廢止不可。若有旅行券的存在、向領旅券的人、要一一受巡查煩雜的調查、所以省事家便怕厭其煩、雖有資有才有志、為此中止的不乏其人。又旅券的給與與否、受持巡查的報告、關係很大、所以平素若沒有恭維巡查的人呢、巡查報告不好、則旅券便領不出。如此、關係旅券的弊害很多、大有阻碍島人的海外發展。試問旅券的目的呢、則曰要保護旅行者、那麼為何渡華的日本本國人就不要呢?可是偏要保護臺灣人而不保護日本本國人嗎?難道我們反受特別的保護、不跪叩感謝不成?可見保護兩字、也使人疑問了。以上諸點總合起來、旅行券不但沒有用處。反多障弊、盼望有心於海外發展論者。同聲齊唱其廢止罷! 五、 總而言之、政治是支配一切的、所以要求經濟教育......等的向上、非由政治上的運動先着手不可。然回顧臺灣、對於經濟產業方面、向來比較的有注意的、而獨政治的問題、永付等閑。所以負臺灣社會中堅的臺灣青年、應該注重政治問題、是自然的趨向。政治若弄的好、其他的問題、便自跟着好起來了。所以如臺日社說中所謂「諸君忘却了這重大的使命、而狂奔於政治施設的改革、是非常的錯誤的」。這話說得太錯了、怎樣說呢、因為現在的臺灣、政治比經濟較沒有發達、政治的改革比於經濟的努力是更要緊的。所以難怪臺灣青年對政治問題的熱心了。臺日社說的結論云『臺灣青年的使命、唯一在擴充「經濟臺灣」的精神』。然如上述、我們決不僅以「經濟臺灣」為滿足、「政治臺灣」和「經濟臺灣」的並進、才是完全的。盼望有為的青年同胞、同心合作、向我們真的使命努力去罷! 一九二五、二五、 「命解散」的濫發 結社和集會的自由權、是憲法上所保障的、然常有頑迷的官憲、靠着權威、將保議人民為本質的法律、任意解釋、對民衆的結社和集會。動不動就命禁止或解散。「命解散」這句話已經變成臺灣警察界的流行語了。如文化講演會的命解散、讀書會的命解散、懇親會的命解散等、未遑枚擧。如是、凡有集會、都要警察的臨檢、依臨檢警官一時的的心理狀態、便命中止或解散。然按中止和解散的命令、乃是在於不得已的時候、才可發的。若是不應該的時候濫發出來呢、民衆因為對警官的權限、雖是不得不忍受服從、但是於民衆的心理上、未知有何影響?不曉會惹出民衆的反感嗎?凡一切的命令、其價值是在於能收善果、若是濫發呢、不但不得善果反失權威、至於發出後才知其錯、則就遲了。故凡欲發命令的時、在未發之前、要十分的慎重考慮、一點都不可靠着權威、被一時的心理支配、濫發一場。近來臺灣的警察界、對這命令的連發、實過於甚、東也命解散、西也命解散、朝也命解散、而暮又命解散、『命解散」之聲、將欲打破我們的鼓膜了。 法律是要服從的、警官的職權也不得不服從的、所以法院判決有罪的時、便就服從入監獄去、警官的職權命令解散的時、也就服從解散、這是服從法律和警官的職權。但是對於法律的解釋和職權的行使的對呢?還是不對呢、還有很大的議論的餘地了。 二月二十二日的晚上、臺北的青年、準備在文化講座開大臺北的懇親會、至定刻午後七時、會員還未齊集、又未開會之前、突然被命解散。因此惹出會衆的不滿、以致演出種々的喜劇。像這樣的懇親會、在未開會之前、並沒有什麼不法或是騷擾、若在開會中的言動、有所嫌忌的、而命解散、則還有話說。況在未開會之前、倉々皇々、沒有理由便命解散、這豈不是濫發嗎?所以會衆對其沒有理由、雖一時的服從、而於二月二十四日、又在該座再開竟又再被命解散。而警官的擧動、很有出於挑撥的態度、惹出民衆的反感、我想這樣的態度、於治安上其影響不少了。 二月二十日午後四時半、蔣渭水式將入獄的時、他的親戚朋友等二三十名、為欲送他入獄。至監獄前、也被命解散、送他入獄的人、並非團體、乃是各人的自由行動。對這個人個人的行動、也有什麼解散可命?這不是濫發、還說是什麼?送友人入獄、是極平常的事、在東京還可執旗、大書送入獄的意思、況這回的極冷靜的送入獄有何不可? 再又二月二十二日、石煥長氏出臺南欲赴臺北、經過彰化時、他的朋友也為要送迎他、買了車站的入場券、訂驛員竟受警官(一警部補?)禁止其解札。買了入場券的送迎人、不但不得入場、那警官更敢大言「依治警第八條命令解散」如此的送迎、乃是自由的事、在那一點違反治警、而敢憑着權威阻止、可謂職權的濫用了。而至於再發「解散」的命令、真々可說是「解散」的濫發了。而又敢以一警察的資格、而阻障驛員的職權、禁止其解札、這豈不是越權的行為嗎? 以上所擧的不過是二三的例而已。總而言之、近來的臺灣、對於集會的「解散」、濫發過甚、這不但無視人民集會的自由權、甚至非集會性質的個人行動、也觀發解散、未知能够失墮威信與否?我們為治安上不得要求當局者的反省了。藉口於「維持治安」、而以挑撥的態度對待民衆、反生双方的反感、這個在治安的維持上不知多少的影響、我們盼望為欲維持治安而執行治安維持法的人、對於治安上留心要緊了。   pp.4-5  世界要聞  對日俄協定之批評   駐俄中阿土各代表之談話 駐俄中國代表李家鱉在日俄協定成立後談話云、列寧逝世一週紀念日簽訂日俄協定、乃對此偉大領袖紀念最良之貢献、蘇聯對列强干預中國、力向全世界代中國呼不平、日俄今既成立協定、自必可使日本對蘇聯之呼號益為注意、蘇聯所訂之約與資產階級國家所訂者迥乎不同、任何兩資產階級國家之條約、恒使其他強國不安、蘇聯所訂者則祇使彼採取侵略政策者、不安而已、日俄邦交現已恢復、本人深為慶賀云云、又阿富汗駐俄大使談話云、吾人歡迎蘇聯外交之重要新勝利、此次勝利、乃蘇聯對東方各國建設友誼關係最後之一着、亦蘇聯國勢增進之結果、吾人甚望日俄協定將為東方和平之一分子云云、土耳其大使談話云、土耳其對蘇聯之任何成功、皆極表歡迎日俄邦交恢復、尤足使土耳其特別欣慶、今後美國及其他尚未與俄復交、各國之與俄復交、為期已不甚遠云。 駐各國公使昇格   外部已預備昇格後事宜 中華民國駐英美法日四國公使、曾有改為大使之說、現聞中國外交部對於此事、正在極力籌備之中、各國政府對於互派大使一事、本年內可望贊成、故外部遂行豫備昇格後之一切事宜云。 對於中國之領事裁判權   日本已願廢除 據最近日本司法省內之觀測、大旨以現時中國之法律與審判廳制度、多取範日本、發達顯著、關於留華日人之權利關係爭論、終可委諸中國法官之手、因此司法省日來特派法官、輙與外務當局研究撤廢在華領事裁判權制度、其結果已傾向撤廢之意見、故在華領事裁判權制度之廢止為期已近、中國之宿望不久可達云云。 對於治安維持法之反對決議 自政府提出治安維持法案、惹起記者及代議士等之反對、為種種之反對決議、先就記者一邊言之、記者等會議後即有反對記者同盟之發生、其中有擔當關於內閣內務、外務、司法、鐵道、遞信、陸海軍之各省及憲政、政友、革新、中正、實業、無所屬各派之研究之記者、乃於十七日議會散會後、集於院內之議院俱樂部、決定實行方法、對於目的之貫徹、務期極力奮鬪、其決議如左所記、 決議 吾人鑑於目下之情勢、確信無治安維持法制定之必要、對此提案絕對反對之、 又於十八日下午四時、在前述之處、復開反對治安維持法之各派代議士與記者同盟之聯合協議會。集會人員即(憲政會)中野正剛氏、山桝儀重氏、加藤綱一氏、(政友會)有馬賴寧、安藤正純、山口政二氏、(革新俱樂部)清瀨一郎氏星島二郎氏、林三龜太郎氏、田崎信藏氏、(中正俱樂部)板東幸太郎氏、畔田明氏等、其他由記者一邊亦有五十餘名、先由清瀨一郎氏引歐米各國之例證、述反對意見、中野、山桝、星島、板東、有馬、加藤諸氏縷述熱烈之反對意見、然後關於今後之實行方法、種種協議、遂滿場一致、可決左記之決議焉。 決議 治安維持法案者、在其精神已有悖立憲之本義、制限人民之自由、且阻止社會之進步也、至其適用。認為對社會有可生出惡影響、故本會合實欲反對本案、決議宜盡多大之努力焉。 議會設置請願團入京 請願代表出發的電報着京以來、新民會與在京學生以及臺灣同胞一同、隨時着手準備歡迎方法、糊旗、印宣傳單、造喇叭、或練習歌、而高砂寮學生亦有組織宣傳隊等、意氣沖天、屈指候待、大有一日千秋之概、十六日下午四時代表人京的時候、歡迎團即以宣傳隊為先鋒、集合於東京驛頭者不下三百餘名、入驛內者四五十名、手各執旗高唱請願歌、未幾火車到着、三呼萬歲之中、代表已一齊下車與出迎者握手、受新聞社寫真班撮影後、出降車口到井上銅像下受歡迎隊的歡迎、一齊高唱請願歌、三呼臺灣議會萬歲、次即呂阿墉君代表留京學生述歡迎辭、然後林献堂氏代表請願團答述謝辭、續再唱歌呼號臺灣議會萬歲及請願團萬歲、而後撮影紀念相片、撮後代表分乘六臺自動車、歷訪帝都的各新聞社、開陳請願的要旨並供以宣言書、而歡迎隊亦分擔各方面各自頒佈宣傳單、以我同胞之要求宣明於內地人士之面前、頗惹帝都人士之視聽。是夜七時新民會在傳通院西川洋食店開請願團歡迎晚餐會、參會者有百餘名之多、先由林呈祿氏起述世界之潮流及吾輩運動的關係、並謝林献堂氏這番身體雖屬違和而為吾臺謀幸福計、竟自毅然貧病出馬、及請代表亦不辭跋涉之勞、次由林献堂氏起述臺灣近況、楊肇嘉氏起述「棄街長而從議會運動」的精神、大激勵留學生之志氣、邱德金氏與葉榮鐘氏亦相繼起述其意見、而留京學生的應援演說亦是甚多、如王金海君蔡珍曜君林九龍君呂靈石君謝春木君謝星樓君等、高談濶論頗博盛況、至十時半一齊三唱萬歲始散會。 臺灣青年會「歡迎請願團」 二月廿一日(土曜)午後七時青年會開請願團歡迎大會於中國青年會館大講堂、時際學期試驗之中、兩出席者亦不下二百五十餘名、誠屬近來的大盛會、郭國基君為司會者。吳恭君述歡迎辭、因林呈祿氏的時間的便宜上欲先辭歸、故謝君代寫報告三審判決的結果與二審同樣、林氏不日欲歸臺入獄、話未畢、衆皆凝視林呈祿氏之面、拍手如霰、對這番的判決表示不平的意思、兼敬送林氏歸臺、並祈途中及在獄中務須自重、一齊三呼林呈祿氏萬歲送他出場、次由林献堂氏說明議會請願的由來及要求的主旨以及今日的現狀、楊氏邱氏葉氏三代表亦相繼各述其高見、使會衆獲益不少、然後謝君代表留京學生的意見提出二項的提議:一是「打電報慰問入獄志士的家族」電文書:「深謝這回貴重高潔的犧牲」、二是「集寄附金買書籍贈送入獄志士可以稍慰其精神、亦可以消遣其無聊」、二項皆以滿場一致可決、即時集了五拾九元六角八點、後再累計不下六拾餘元、附託委員設法、於此大可表示留學生之意氣及精神!然後移入會衆的自由演說、大激代表一行之奮鬪、如連震東君翁鐘賜君陳後生君陳金能君鄭昌吉君楊克培君張聘三君王金海君謝星樓君等.........各皆大揮其雄辯、熱論痛說、幾乎發狂、因話長時短有不得十分盡其所欲言者頗多、最後呂靈石君起述閉會辭、時已十一時矣、一齊三唱臺灣議會萬歲然後始散。 高砂寮々生歡迎「請願代表」 廿二日降雪甚深、白色皚皚、將帝都變為銀世界、宛如對請願團表奉迎之意、寮內已自昨日大行清掃、候待四位代表臨席、下午一時半代表一行驅自動車到高砂寮、承寮長及舍監引導往新高砂寮視察其狀況、並撮紀念寫真、至三時半在該寮開寮生的歡迎會、由陳克讓君述開會辭、佐藤寮長述歡迎辭、林代表起述謝辭並論自治訓練與寮生的使命、次即楊邱葉三代表亦各起演說、畢後因林呈祿氏送別會時間已切迫、故謝君與吳君略述其感想、李潢演君宣閉會時已七時半矣。 林呈祿氏送別會 林氏因治警事件第三的判決為有罪、定於廿四日搭蓬萊丸由神戶歸臺入獄、在東京學生本欲開盛大的茶話會以送別林氏、因林氏無餘裕時間、不得如所望、故同志等三十左右名於廿二晚七時在薈芳樓、開惜別小宴閑談世事一夕、並祈途中的平安及獄中的自重、十時散會、   pp.5-6  島內時事  治警違反嫌疑事件   最後判決竟然有罪 自大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上午五時、震動臺民之心目之檢擧以來、約二年間、於第一審得受無罪之判決、於第二審乃變成有罪、最後判決為大正十四年二月二十日上午、被告雖無一人至法廷、而民衆已塞滿法廷內、坐候判官之宣言、於十時許上告部相原院長金子山田有水讚井各判官列席、復見上內檢察官之立會、乃宣告如左記之有罪、民衆遂愀然而退。 對於被告之上告棄却之 理由 對於辯護人之提出上告趣意書認為無理由。 蔣渭水 蔡培火 各禁錮四個月 陳逢源 林呈祿 石煥長 林幼春 蔡惠如 以上各禁錮三個月 林篤勳、林伯廷、蔡年亨、石錫勳、 鄭松筠、蔡式穀 以上各處罰金百圓 諸氏之入監 自臺北高等法院棄却上告、各依第二審、或處禁錮、或處罰金、諸氏預有覺悟、故聞此報、全無怱惶、臺北蔣渭水氏已於是早準備書籍、約百餘部之多、將在獄內誦讀、正午同志數十人為之送別、特邀至江山樓、以敦友情、而是夜亦有許多民衆、要開茶話會、為蔣氏送別、然執行狀已發、須同日至檢察局、故蔣氏惟有心領其盛意、而不獲赴茶話會、迨下午四時爆竹盛放之後、蔣氏先乘人力車出門、隨後亦有男女同志約數十名、相偕乘人力車送至檢察局、因降雨淋漓、致不及週知、故有許多親友如宜蘭基隆大稻埕萬華各地之相知、皆以為無如是之速往、各遲至不及親送其行、然送至檢察局許久、不見蔣氏之車發。相隨諸友離猶不能遏、因再乘人力車至刑務所附近、靜候其過、以表友情之深密、詎料警官過於惶恐、向送别之人員、特命解散、適是時蔣氏之車如閃電之速、已馳至刑務所、諸友雖不及見其顏容、而各表其敬意、仍乘人力車而歸、於是蔣氏離衆人而入獄矣。其他蔡惠如林幼春二氏、應屬在臺中刑務所受監、然幼春氏因病得延期受刑、而蔡惠如氏獨挺然於廿一日下午搭列車至臺中驛、(在清水出發之際、沿途皆有佇立奉送、至驛送者約二百名、送至沙鹿者二十餘名、送至臺中者三十餘名)迨下車時臺中無數同志、迎住握手各叙其别忱、復有盛鳴爆竹以迎其至、警官隨命其解散、然群衆不勝為之惜别、而不肯分散、亦不忍分離、堅隨其身邊、自停車場前、直透新盛街以至錦町、人衆絡繹於道、有連呼聲者、警部遂將魏朝昌氏檢束其後放出、蔡氏先至臺中病院訪林幼春氏、乃向臺中地方法院檢察局、在法院前、民衆多數似兼人垣、遂見警官無數奔到、更加警部命解散、蔡氏即赴檢察局、其後方入刑務所、時見蔡氏絕無狼狽前氣色、十分沈着、對人云『予自己覺悟、故無所恐怖』同日臺南蔡培火陳逢源二氏、同屬在臺南刑務所受監、故於是日二氏接令狀隨即同行至檢察局、諸同志送行者甚多、陳逢源氏特備書籍一大囊、以便獄中誦讀、蔡氏亦有多携帶所愛讀之書籍、蔡陳二氏遂入臺南之刑務所矣。惟石煥長氏寄宿在臺南市內大正町赤嵌園旅館、其原籍係在宜蘭、故石氏之意欲歸臺北刑務所受刑、遂自己向臺南檢察局商之得其許諾、於廿二日自臺南頭帮車出發、沿路各驛多有同志迎送、至員林彰化臺中尤見多數之同志相共談話、至臺北萬華驛、已屬下午二時、數十名之同志皆至驛頭相迎、各進握手表敬意、石氏遂乘自働車隨警官至臺北地方法院檢察局、旋即入臺北刑務所受監矣。東京林呈祿氏既按有罪判決之電報、亦毫無躊躇恐怖、惟以願歸臺灣受刑、經以電報商之辯護士、托長尾氏代商之法院、亦經得其承諾、林氏於廿四日即至神戶、本擬搭蓬萊丸歸臺、誰料於船中忽接兵庫縣警察部係官執行狀、遂被拘留於水上署、其歸臺之期間在廿六日但尚未確知其細況、俟後查明再報。 臺北有志懇親會   三夜連被解散 於二月二十日下午七時半起、在臺北市港町文化講座有志之茶話懇親會、將開之時、警官向其會之主要人物、告以今日時機不善宜於次日開之、會員等乃另定於廿二夜開會、但警官一邊、以為開之有不穩便、召喚其會之發起人問之、而皆答以非特别有關於時事之講演、是以相圖親密之主旨、不過喫茶餅談日常事而已、警官猶不信其言、於是夜未開之時先對其會之司會者傅德生氏命解散。並檢束傅德生、警官怒氣勃勃、急迫聽衆速退、聽衆並不敢反抗、經退出室外、而有某警官見民衆隨後甚動怒、復檢束二名之人民、乃人民亦憤怒警官之無理檢束、其後一警官在途中再示威將所佩之劍略抽、以嚇人民、而人民無不以警官為橫暴之態度、然警官檢束三名、至翌日始命其歸家矣。二十四夜有志懇親會再開之而警官仍同前命解散之、是夜警官之態度稍溫和、故民衆亦無反感、而未命解散之前、會員已有享用茶餅、兼略叙談世事、並未開會之時有二三之會員接受州當局之懇談、於是懇親會散會、乃得無事矣。 父兄要求學校教育之善改 大甲公學校高等科及普通科生徒三十餘人、此回應臺中師範學校入學試驗、成績不佳、無人得合格、該地父兄聞知大動公憤、謂學校當局不注重教授訓育、以致比他校成績不良、真屬無責任、如教員之中、亦有僅知虐待學生、不能教授學問、而監督者且致之度外、不加注意、大甲公學校自開校以來尚未有如此回之失敗也。故父兄等與當地之智識階級、相共奮起、擬向當局要求教育改善云。   pp.6-7  時事小言  △將入本幕了 臺灣政治運動史上的新記錄、治警違反嫌疑事件、已經於去二月二十日下最後的判決了。上告棄却、照二審公判有罪。法律本是保護民權的護符、所以依法律裁判的法廷、非公平神聖的不可。至於這同的公判、是否合乎法律的真精神與否、而於一般民衆的對法廷的信賴心有何影響、我們不必多言了。而又受刑者的受虧、本是覺悟在前、不但沒有畏懼、並且益强信念、各人從容自若、向刑務所修行去了。三通鼓已經擂完、加冠已經跳過了。於是乎這劇的序幕已經閉下了。以後將入本幕、演者各々退場、準備他們本幕的表演去了。所以本幕開時、一定不是黃鶴樓、便是奪武魁的一場的大好戲。春寒料峭、我們希望演者保重、再上臺時能够十分發揮表情、刺激一般民衆、才得達到社會改造新劇的目的。又一方面、盼望觀衆、看到好時、不但單純鼓掌喝采、亞細察劇中的真味、體演者的苦心、或悲或喜、應表同情、才是識時代潮流的人們的態度。   pp.7-8  時論拔萃  國家與教育 (報知新聞社說) 關於國家之事、有宜於永遠不可間斷、亦有僅宜於一時而可遽止、故如教育問題、是屬永遠不斷之事、在今日之文明時代、於國家民族之生存上、視教育為最具有重大之要素、而文明生活之競爭、則洵不外乎教育之競爭也。夫以丁抹之國為其興隆之重要原因者、誠存於愚倫圖依器之國民教育策焉、而締結支爾色度之屈辱媾和之普魯西、當國步艱難之際、即以其國費之一端、並集國王及富豪之寄附、創立柏林大學、蓋因知失於物質界、而欲補救於精神界也、故其結果乃現於五十餘年之後、遂為一千八百七十年普佛戰爭矣。 觀戰後歐羅巴列國之施設、一面雖盡力於經濟之施設、然光健實之國家、靡不以教育之施設為最關心、如英國之保守、尚有興起教育革新之議論、是明對將來之世界、英國民有為教育上之努力也、為獨逸之復興運動之中樞者、即教育之問題、此政策分為學校教育與民衆教育之二部、為活潑運動而進行焉、佛蘭西之愛國教育、由一部反對者之抗議、陷於一時混沌之狀態、在今日發見其融和點、為民族運動、教育刷新之運動、而正有現出、和蘭、丁抹、瑞典等之小國、鑑於時代之進步發展、所配置施設之新教育法、亦為將來新時代同胞之遠大策也。 教育非今日之問題、是將來之問題也、然在我國不論何種政策、易傾向於現在主義、如教育屬國家永遠之事業、政府與國民、亦無何等之注意、若自己之子弟、一年落第、必以為大事、大驚小怪、對於一國一民族之為進步向上之階梯、教育之施設、屬重大之事、乃反以眼前政策之便宜、而補綴於一時、豈非可怪哉、於教育之施設、雖投多少之苦痛犧牲、亦宜當為之、故盡最善之努力、在所弗惜也。倘使教育一任有疎忽、則不僅一日之退步、而有十年百年退步之事焉。 日本比於西洋諸國、已有遲滯三世紀四世紀之文明、今日能列於世界列强之間、即德川幕府用意於文教振興、此為其遠因焉。然而推其近因即宜擧對明治維新以來教育之努力也。觀日清日露之戰事、是可謂教育之效果、有具體發現、人間改造之聲、喧鬧於今日、為其改造之唯一動因者即教育、屬極切要之問題也、如最近關於義務教育費增額之問題、於大正十四年度、雖無可商之餘地、若至大正十五年度、宜斷行二千萬圓之增額、決無可疑、更進可表現關於義務教育費半額負擔、為政府當初之主張也、國民因教育致有負擔、雖有一時之苦痛、其結果必為佳良矣。(錫舟譯) 言論之自由 再就治安維持法案而言 (大阪朝日新聞社説) 受各方面所非難之治安維持法案、已於昨日上程於衆議院本會議、故以此法案為中心、再對於言論自由之問題。而有大加討論、亦屬可悲之事焉。於帝國憲法第二十九條、經有規定、『日本臣民者、於法律之範圍內、有言論、著作、印行、集會及結社之自由』然此憲法所保障日本玩民之言論、著作、印行、集會、及結社之自由者、畢竟含如何之意味乎。憲法有設「於法律之範圍內』之制限、故若由憲法之文面而觀之、倘有施以法律雖如何之壓迫、對於憲法上之自由。而猶可容加之。倘際於戰爭及其他非常之時機、則此等憲法上之自由、有受制限固屬必要、然而思此屬文字上之事或概念法學者之解釋也。何則、憲法之規定者本持有生命焉、故解釋之時、須當溯及其思想之背景、即憲法第二十九條、非可僅由文面而觀之、故適值制定欲制限言論、著作印行、集會、及結社種種自由之法律之時、宜先有注意當施慎重之考察、使此思想有存在於其裏面也、故除不得已之外、無制限國民之言論、著作、印行集會、及結社之自由、而反有增進國利民福之思想是依言論之自由、而有真理之發見、政治之醇化焉、換言之、由言論之抑壓、社會之進步而有停滯、故以法律制限自由者、於萬不得已之時而始為之、否則有謬此憲法規定之大精神也。 然言論之自由、僅存於與社會秩序無矛盾之範圍、此種思想實廣行焉、故各人皆有以自己之所信而傳於他人之自由、是以無害國家之存續、社會之秩序為前提而受保護也、若言論自由之個人欲求、與維持社會秩序之團體欲求、如有衝突之時、謂個人之欲求、當然宜受制限亦屬有理、但於個人之言論自由之背後、且有『依自由討議之真理發見』『依自由批評之政治醇化』此種社會之要求實大有活動矣。現在之社會、若果為完全無缺、則以現在之秩序維持、視為唯一之社會要求、亦屬無妨、然以現在之社會尚有幾多之缺陷、宜要改正、故欲指摘論議而圖改善、則非依個人言論之自由、不可得也。 社會秩序維持之團體欲求、與言論自由之個人欲求、倘有使對立之時、後者當為前者之犧牲、於人類社會屬不得已、是易使人陷於此種思想也、且隱於秩序維持之美名、進而企圖社會改善之言論自由、有被奪之傾向、而為不可否認之真理、是為一般所誤解焉、然而言論之自由、不僅為個人之欲求、其亦有存重要社會之意義、即此社會之意義亦不可忘也、吾人平素有認維持秩序為重要國家之任務、秩序若不保之則其個人之自由亦必失、而社會之發展亦必難矣、然現代之國家非警察國、且法治國亦不十分完全、依社會秩序之維持、與言論自由之文化發展即對、此二種社會之要求、是有課以調節之任務、此兩者是在對等之地位、對社會之存立發展、是屬切要焉、故吾人視此法案、對於起草者之政府當局、可謂其有全忘言論自由之社會的意義。 言論自由之壓迫者、豈獨我國有是事乎、如恐怖俄國之歐米各國、對此亦有施展一策、而言論之自由致有受壓迫、然於我國言論自由之問題、與於歐米言論自由之問題之間、於其思想之背景、則有顯著之差異也、就個人之自由之事、於具有甚長之傳統之西洋、關於壓迫言論自由之法律、可無濫用之危險、而於傳統甚薄之我國、輙有以隱於秩序維持之美名下、受壓迫之傾向矣、故吾人當由國家百年之大計而打算之、對如斯極亂暴之言論抑壓法案、若有通過議會之時、實屬可憂慮之一大事也、敢促政府及議會之反省焉。(錫舟譯) 介紹伍朝樞氏的演說絲 民國日報 因為國民黨主張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外人為易於慫恿計、選用上了一個『排外』的名稱、外人!!尤其是那些慣以『排外』為盾的、何常不知道、主張廢約與排外不同、何嘗不知道中國有知識人所排的只是帝國主義並不是人、只是要自拔於半殖民地之中、並不是要驅逐外人到中國以外、他們明知不是那麼一回事、姑妄言之、來淆惑國內外的觀聽、巧妙是巧妙的、但這樣的拉扯附會、只可欺騙無常識的愚民、斷不能泯滅青天白日下的公道、 大本營外交局長伍朝樞氏在宴會駐粵各國領事席上、將外人所妙選出來的『排外』二字、下了個極精切的解釋、也無異對那些為利己而造謠的外人給了個明白教訓。 我們主張的是取消不平等條約、海可枯、石可爛、這個主張是不變的、難道現存的!!列强憑恃以壓迫中國的條約是算得平等互利的嗎?同是一個有文明有歷史的民族、難道中國人是應該受不平等條約束縛的嗎?民族間不應該受不平等條約束縛、中國人根據民族的道德和利益、出來主張廢約、難道是不應該的嗎? 再換一方面說、美國的排斥華工牽連及於一切並非做工的華僑、英屬南洋羣島的學校註冊條例、指不勝數、凡是華人脚跡踏到的外國、都受得着不平等待遇、以此較彼、究竟是誰是排外的?聽伍氏演說的各國領事、不可不存些『忠恕之道』、 中國人今日祇求脫奴隸而為朋友、不取消不平等條約、是無法做朋友的、一切猜忌廢約運動者!你們敢說中國人只配做奴隸不配作朋友嗎?   pp.8-11  筆鎗墨彈  謬論糾正 △駁治警法違反事的善後(二月二十四日臺日報社說——『實在臺灣於思想方面比朝鮮較為平穩無事、......今日弄出這樣的結果、是吾人之所以為憾的。』真的、我們也很以為憾!不過你們的遺憾和我們的是不同其種類的。你們以為臺灣人可以任意壓迫、任意剝奪、而臺灣人又甘於奴隸生活、是奴隸根性的人類、所以不該有這樣的行動要求自治、平等無差別、——而近年來却發生了這樣的事、所以你們引以為憾罷!不然他們受了刑罰不是你們所額手相慶的嗎?還有什麼遺憾!『.........尤其是吾輩言論界中人、對於這種運動欲把持充分的理解、而不辭其聲援的、但將到底辦不到的事情、籲請願權之名來强請。』强請嗎?能不能自然有法律來解決、如何能强請?我們讀了這句便可以判斷這篇文的作者是沒有常識的、像你這樣頭腦化石的人、雖欲把持充分的理解也不能、故不但不聲援、並且要極力妨害這種運動、這是必然的事。『若强要做這件事、其結果定必要觸着憲法、而犯帝國議會的權能。』呵!你們的前提是「强做」、然而在法治國下豈容强做?我們必不強做、必以法律從事。所以一定不會觸着憲法、況堂々的立法機關的帝國議會尚不敢認為違憲、試看這五六次的却下的理由都是「尚早」而非違憲。「尚早」是承認將來有許可之一日。你一個小々的新聞社何以敢說這是違憲? 他日臺灣議會成立之時、不但不會侵犯帝國議會的權能、並且會輔佐帝國議會、這是請願趣意書所說明的、謝々你們的擔憂! 『反復那究竟辦不到的請願運動、這有誘發不平之觀念於民心之慮、而於治安上是不好的、所以禁正了這運動。然而破了此禁的結果、遂弄出那治警法違反事件。』呵!我已失了和你說話的勇氣了、我看你們只知一味的要反對、而不但不去詳細研究事件的底蘊、並人々所知道的事件、你們也莫名其妙了。 臺灣議會辦得到辦不到你們懂得什麼?你們只怕臺灣人自覺、怕臺灣人知道不平的事罷了。你們若怕臺灣人知道不平的待遇、何不鼓吹政府改其待遇、使臺灣人沒有不平的觀念可使誘發?再則、你們若非是瞎了眼睛聾了耳朵、為何會說總督禁止了這個運動?總督在何年何月何日禁止了這個運動?虧你們敢說得那麼自然。聽着!總督是禁止期成同盟會、而沒有禁臺灣議會請願運動。明白了嗎?這樣簡單的事也煩人家的教訓、還配做新聞記者麼? 『治安維持法若將來成為法律、而施行於臺灣時、......或者要被認為類於政體變革的行動、......』內務大臣也已聲明過、說臺灣與朝鮮的運動非是『政體變革」、這件事你們的紙上也已報過了、為何還拿出這種自相矛盾的話來恫嚇愚民? 老實說若要臺灣議會請願被禁止、除非將人民的請願權削除、那時你們的願總能償呢! 『我人不忍有從本島民間再為臺灣議會弄出受瘡者——』哈哈!々你們說話老沒有一次肯老々實々說出。你們若痛々快々地說出你們的真意、我也佩服你們是有主張的。不然、意欲煽動臺灣人不可加入請願運動、却裝腔作勢說什麼忍不忍。假仁假義之徒在做社會的指導者、唉!臺灣的前途呵!暗雲密佈着。 以上隨便指出幾點來說々。裏頭應當駁的還多、但我們已沒有工夫去理會他了。 順風耳 △本報新年號不平鳴欄載竹山郡竹山庄羅某事件一節、茲據本社社員吳清波君親在同地探聞的結果、謂實無其事。又有同庄陳水君、他是羅某的朋友、知他的事最詳、說願為羅某證明同記事之冤枉、故特錄之以報告讀者。 △二月二十二日臺北市的有志青年、假臺北文化講座開「大臺北懇親會。」聞是日到會者至定刻半點鐘前已達二百餘名。而到會的會員大有增加之勢。這其間、北署的管野警部率領警官到場、不問皂白是非、立即命其解散。並把主催者一人、會員二人、檢束綑縛而去。聞他們並不是有什麼抵抗、或不服從命令、所以檢束了三人已是未免太多事了、何況至於綑縛?這樣無理的事竟惹起群衆的公憤、於是許多民衆遂跟隨在警官後面且行且叫嚷不肯即散。當此竟有一位上原巡查拔劍見刃六寸(也有說四寸的)開口大叫:不散要殺!…...很多民衆、解散後在文協支部前很不平的訴說了此事。上官當詳查其真相才是! △二月九日海山郡中和庄員庄派出所鄭巡查、捕獲一賭博者何某在派出所內拷打。何某之兄聞訊急馳到派出所向鄭巡查哀求、說乃弟病後體弱、不堪毒打、望大人特别恩典、至於其罪狀我一定叫他詳說、鄭巡查初還欲聽從、後為其夫人所阻、遂翻起臉來、擧拳欲打何某之兄、何兄以手架之、鄭巡查憤甚、遂把他綑起、問以執務妨害罪、將兩弟兄一齊送到海山郡警察課、與許多同鄉的同僚、大施毒打、聞同庄保正欲保釋而不得、對課長訴苦情、課長答以待詳查、此事是本社記者所探查的、事實如何雖不敢遽斷、但巡查拷打人民的事、在所皆是、尤其是鄉間此風最盛、望課長果能詳查、而與以有天良的解決。 不平鳴 小池角前日有一件泥園紛爭的事、因為助役裁判不公平、有袒護典主黄某的態度、所以業主呂某很是憤慨、親至役場、向助役議論曲直、不曉得怎麼二三句話、便大鬧起來、現場侮辱助役、像要給他老拳的形勢、致惹鄉人注目、交頭接耳、言來語去都說助役先父、欠呂某先父的銀百來元、到如今元利合計、有二千元之多、助役雖然富甲一鄉、可是一毛不拔、依然不還、想要脫離這個債、呂某因為勢力不敵、不敢計較、本來飲泣己深、這次的事件再取護短的態度、難怪呂某的亂暴、街談巷語、都是這樣、咳!像這種刻薄來成家的、究竟有甚麼?價值呢?父財子得、父債子還、你不還也罷、反唆使人來與為難、是何意嗎?是了是了!我記得有一句。「欠債怨財主」的話、真是不錯呀!(護短無用) △南投郡嵌仔脚派出所、有本島人巡查吳某、每施種々壓迫于涉之劣手段、於去年肭月中、該管內陳和尚有一土地在庄中、不知何故自早作為道路、無論何皆通行之、將圍塞此路、拒絕通行而便耕種、恐警官大人有所怒嚇、故先到派出所與服部內地巡查通融、乃蒙允諾、於是遂行圍塞、不知與吳某何干竟惡言亂吐、中午乃召陳和尚往派出所、壓迫令其解除通行、吳某云、此事我相議完妥、況且余之業何有與爾關係、而大人則老羞成怒、命其跪在面前服罪。又有納稅與他無干、乃濫用職權威嚇良民或戶主不在、亦命其婦人提金來納、若一時無金使施無端之壓迫、如像作把戲一般。若該內有良女佳姿者、則流涎千丈、每到其家戲弄、倫拒之即含怨於心而作撥事之端、其管內受其無辜而吃虧者、不遑枚擧、願當局有以察及。(千里眼) △宜蘭郡壯圍庄下、有陳阿鴻於月之十六日去學校讀書、手執兩枝的花、適過警察外勤監督的兒子、強欲把阿鴻的花搶去、因為阿鴻的花要給親戚的、故此不肯給他、以致兩兒童鬪口起來、雖知道過了兩天、那外勤監督出了一張的召喚狀召阿鴻去到派出所、鴻問道大人喚我有甚麼要事?那監督也不分曲直如狼把阿鴻的兩頰亂打、打得非常痛哭、後來阿鴻的父兄領去見公學校長、校長只安慰幾聲、也置之不理、強奪不與受了這樣的暴刑真是可嘆!(不平生) △教育腐敗莫如我新巷也、這句話從那裡說來呢、因為我新巷自領土開設以來已有數十年了、其間歷任學校的校長對於教育的施設頗見誠善、自大正三年某校長、就任以後、這其間的教育施設、實令人痛感、在近幾年來學級和兒童數雖增加、而對卒業的狀況並對於中學受驗者之狀況的觀察、實可使人悲觀、在去年受過中等之受驗者、統計有四十名之多、而能合格者只有二名、這是什麼緣故呢?原因莫非是該校長對於卒業生沒有什麼勵獎、這却也不必提起、最奇怪的就是對於欲受驗者每有出頭阻止、這樣作法不知他的居心何在、實甚可惡!該校長現年已五六十歲、其頭腦已經石化了、若這校長再住幾年、我新巷的教育、不知要到了什麼似的田地、希望賢明的當局、對於這點須要改革一下、若能改換一個校長即是吾民吾村吾臺之萬幸了(千里眼) △竹山斗六嘉義三郡下之人民、為竹林所有權被人奪去、已有十七年之久、在今悉有對新任之總督、續行提出嘆願書欲求賢明之新總督解決此重大問題之事件、人間有此之受寃、在乎任為地方官者、當為極力商議上命速決正合道理、何以只欺騙人民、不即報告上官日日查問民情、不知是有何用意(敢問生) △自本年新春以來、有民政長官殖產局長、警務局長、巡視中南部各州郡地方、未知有聞及竹山郡斗六郡嘉義郡三郡下之二千餘戶人民祖先遺下之產業五千餘甲之竹林、自明治四十一年被政府假用為名、用警察官權押迫人民蓋印、使全部之產業奪送與三菱製紙會社之手之事乎?為助一家之富、而絕萬人之生活於情於理實不容堪、在去年末、人民有續提嘆願書於督憲之前三位賢明官長諒已知及此事、而商於總督之前解決此重大問題矣、望諸長官以民生為重、則人民倚賴之大幸也。(知實) △萬華某商會建築請負業店員清水某、於十三年肭月末日在監獄附近之處、以石投擊周某之幼女、中其面部打落門齒、遂啼痛歸家、其母乃偕女往投新榮町派出所、巡查見及幼女鮮血淋漓、乃同幼女往監獄附近尋覓加害之人、尋及後則將加害者呼至派出所、查問理由命被害之母女佇立在傍、而命加害之人穩坐。問其何故打此幼女、清水某答以為他二人要來拾柴片、故思打之、不意誤中此女、此乃此女之不幸也。而巡查亦反怒此女、責其與人同伴拾柴為不好、但呼此女以水道之水洗淨血跡而作了事。此時適有潘某在傍、觀之不忍、乃邀此女至醫館受療、以後有一巡查頗為不平、遂呼加害者當出錢服藥、清水某初不允、其後乃諾、此女之藥費要貳圓六十錢、潘某與警察向清水取錢、而清水某又反拒不出、謂無醫生之領收證、以後付與醫生之領收證、清水某得以後、竟置不聞雖有警察寫信催促、亦如耳邊之風、此項藥費至今尚未見還、噫!此女實屬不幸!正是打落門牙和血吞矣、向潘某雖費貳圓六十錢還有發現一點惻懚、若清水某者實狠而狡之惡傖也(局中人) 隨感錄 △忍耐得住痛苦 胡適說『愛情的代價是痛苦、愛情的方法是忍耐得住痛苦。』陳獨秀更說『我看不但愛情如此、愛國愛公理也都如此。』這二人的話都不錯。現在六七位愛國愛同胞愛公理的兄弟們已去受苦了。但在他們並不覺得驚惶或痛楚、因為他們老早就知道愛國愛同胞愛公理愛自由的代價是痛苦、而其方法是忍耐得住痛苦。況我們三百六十萬的同胞能找幾個不在受痛苦?他們不過是去受苦中苦罷了! △有天良者何以解之?二月二十四日臺日報『無嘴』ケチナシ欄載着一段昧心話、說蔣渭水一派前此為未決囚被保釋出獄時說了『警察和監獄待我們以志士、而巡查和看守如高等給士、極忠實地款待了我們。」像這樣的話、所以同報的記者很憤慨地說!『像此輩把他人的好意與恩惠、反利用為自家廣告、當然國家所規定的嚴刑來刑罰、使其充分地嘗一嘗國家所有的刑罰權的權域、這為臺灣的將來也是必要的事。』末後注明這句話是「某氏」的憤慨談。臺日報慣用一個「某氏」來含糊、我們也不必稽考他是某氏不某氏。不過我讀了這幾句話實在不得不為人的天良嘆息!呵!人的良心何至於如此的沈喪? 蔣渭水一派說了這樣的話沒有、我不是本人、所以不得而知、不過以常識來論、這種話大約是臺日報的記者說的罷。我也知道蔣渭水一派和凡敢揭破你們的黑幕的人的入獄、是你們所極歡喜的。你們恨不得判官來多定他們的罪、你們恨不得挑撥獄吏警察來虐待他們、所以不憚蒙昧良心說出這種暗無天日的話。不然他們已在服國家的刑罰了。你們的願也已償了、為何還要饒舌?不過明白地說一句罷、你們的用意是在挑撥獄吏警官來酷待他們、便他們受刑外之刑、以警戒別的文化與政治的運動者、所以末後加了一句「為臺灣的將來是必要的事。」罷了!臺灣人的文化、政治運動有何害於你們?你們為何視之如洪水猛獸?   pp.11-13  論  壇  希望智識階級婦女的奮起 王敏川(錫舟) 數年以來、中國和日本都大受了新思潮的影響、已不僅是男子界很多的覺醒了、就是婦女界也大々的覺醒了。雖然日本和中國婦女界的覺醒程度、還很低級、不得和歐米的婦女的活躍比擬、但若和我們臺灣的婦女比較起來、真是勝過半世紀的進步。這種婦女、若使我們臺灣的衞道先生看見、一定要驚惶莫措、現在將日本婦女的活動來擧例一說、以前日本人組織了一個婦人協會、年年提出請願書、要求修正那治安警察法第五條、想把制限婦女不能演說政治的法律來撤廢、其所主張的重要根據理由、就(一)禁止婦人加入政事上結社或會集於政談演說、並做發起人的自由、這是乖悖社會的正義很不公平的。(三)對於婦人不付與政事的智識、或不付與政事上活動的自由、這是深害真正健全的文化的發展、(三)婦女和男子共做改造的大事業、若要他的思想感情、實現在家庭社會、沒有關聯到政治是不可能的。那新婦女很熱心的運動、他們的事業於大正十二年竟然成功了。現在已没有男女的區别、都有政談集會的自由、近來又努力於要求教育的機會均等、和運動獲得參政權、聽說也漸得了効果。至於中國的婦女也非常的進步、像四川女權運動同盟會所出的宣言、說:「......我們女子一面參與時局問題的解決、一面無忘我們自身人格的解放運動、纔得於智識上法律上有男女真正平等的人格、纔能盡我們解決時局的繼續責任......』等話、豈不是大可激勵我們婦女的自覺嗎?然我們臺灣在今日、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婦女出來活動、方才能助長社會的進步、而沒有阻碍哪。我們在這數日前、得了一條很可喜的消息是:我們臺灣竟然也有新婦人團體的出現(在彰化有婦女共勵會、其他各地聽說也要組織婦女的團體、這都是智識階級的婦女、以自發的精神來組織的)這真是於漫々的長夜裡、示我們以一道的光明的、想這次新婦人的團體出現了以後、定會抱適應時代的覺悟、來謀婦女界的進步發展、把很多的陋習一齊打破、使婦女的人格能向上起來、這實在是很切要而是我們第一次所望於她們的事。著使男子們能尊重婦女們的人格。而婦女們也能自行尊重其人格、我臺灣的前途就真有厚望了。因為在來社會上都只有男子的活動沒有重視婦女的位置、我臺雖有三百六十萬的人口、就把一半的一百八十萬的婦女、等閑看過、社會上僅剩了一半的活動力、故比西洋人、無論那一點都不及得很、西洋人決不是先天的優秀的人種、然他們却會解放婦女付與和男子一樣的地位、有人說要解放須先注重教育、西洋的婦女教育完全、故解放也急速、這是不錯的、要解放的時期、自然當有對於婦女教育加倍注意才是、但照現在的狀勢、若不是由智識階級的婦女、來提倡運動、僅靠男子的援助、是決難成功的、咳!我臺的智識階級的婦女們、是不可因循苟且而虚過光陰的、是應該覺悟自己的天職、來當個開荆棘的先鋒才是!臺灣的荆棘、你們不來開拓、要待何人呢?欲希望為適應時代的新婦人、須能認這正路的方向來開拓、才能着々奏劾的、才沒有甚麼障礙的、現在我要以滿懷的敬意、對於智識階級的婦女、提出左記的希望。 (1)希望對於社會的狀態、時々下一番切實的研究、因為有研究到明白的時候、就能有自覺、就能出社會分擔貢献。 (2)須鑒於一般婦女的痛苦、替他謀根本上的救濟、不可虛度歲月、而陷於玩物喪志的慘境。 (3)因為一般婦女沒有經濟的獨立、我希望有智識的婦女們、快講究方法、認真指導、使有適當的職業。 (4)宜有研學的精神、因為學問是一切運動的基礎、若無學問、徙有熱心來做事、是不能急速奏劾的。 (5)更要關心於政治、對於施政上有缺陷、能知所改革、於民衆生活也大有裨益。 (6)關於言行宜要切實負責任、婦女的一言一行、光屬大衆所注視、故若要指導社會的婦女、須勉守態度的嚴肅、和言語的誠實、如此自然能得一般的感服。 智識階級的婦女啊!當這時候。須要奮起才是!大多數的無智女同胞們是要望你們來指導和提携的、你們若奮起努力的時候、那男子輩的横暴、定可消影匿跡了、有良心的男子們也會奮起援助、婦女的人格、就可促進向上、這是無一點可疑的呀!但是東洋婦女運動、常見失敗、這是因為覺悟沒有徹底、當未婚的時就都乏活動的勇氣、既婚了以後也便隨男家的意見、受了拘束、沒有自由的會合、若西洋婦女便不是這樣、他們因視這為正當的事、故有徹底的運動、未婚和既婚全不成甚麼問題、所以有八十餘歲的老婦人、自少到老、做社會的事、真可使我們佩服了。我臺的教育還未發達到那步、而且家庭和社會也有很多的缺點、故難講究急進的方法、但總須存着大々的決心來做婦女運動、這是我所希望於智識階級的婦女的。 詩體的解放(續) 張我軍 4、 我在上回已簡單地說完了詩的本質、現在要說一說與詩最有關聯的、——並且差不多是詩的全部的韻律(或節奏)。 我們可把韻律分為四種、1、平仄法、2、押韻法、3、音數律、(以上三種是形式律)4、內在律(內容律)。在下面要分做四種來稍々說明。 1、平仄法、是根據抑揚長短的韻律。中國的舊詩——尤其是絕詩律詩全用此法。如~ 春風昨夜到榆關 故國煙花想已殘 少婦不知歸未得 朝々應上望夫山 西洋的書詩也常用此法。如中—— When the moon is on the wave And the glow-wonn in the grass…… (Bynon) 中國舊詩——尤其是絕律詩的平仄法很嚴、若照平仄法所定純粹地做詩、那就太難了、所以生出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例外法來。但雖有一三五不論的特别的恩典、却也非常之不自由、所以便有較乖巧的詩人如李白、蘇東坡等人做了破格的詩。 2、押韻法是反覆低徊的韻律。大約可分為 頭韻、胸觀、脚韻的三種。西洋的舊詩這押韻法是必不可缺的。中國的舊詩只有脚韻而已。但中國的絕律詩的脚韻限得太不近道理了。絕律詩的韻脚、絕不能跳出詩韻合璧所限制的範圍之外一步、如有出韻的、雖是好詩也因其出韻而貶斥之。 3、音數律是一句限定幾字幾音、一首限定幾句幾字幾音的。如律詩是八句一首、絕詩則四句一首。又七言的每句七字、五言的每句五字。日本的俳句是五七五的音數、短歌是五七五七七的音數。日本的詩的韻律只有這音數律、而且自古來就很嚴格地遵守來、——雖然也有極少極少的例外、——及至明治時代、新體詩發生、尚採用這五七調或七五調、但現在完全打破這種形式了。 中國的絕律詩中的音數律是絕不容有例外的。譬如七言絕詩是一首四句二十八字、絕不能只是二十七字或是二十九字。中國的舊詩還有四字一句的、也有六字一句的、前者散見於古代詩歌裡頭、後者是文人的遊戲的試作的、但近代來已不流行了。 上面所說的三種韻律是形式的韻律。 4、內在律(內容律或心律)形式的韻律是人為的、是傳統的、非個性的、但內容律是詩人的呼吸其物、是詩人的生命、的血肉其物、而且是不能和詩的內容——思想感情分離的。 流水淙々之聲、滴澤的雨聲、蕭颯的風聲、暗夜行人的履聲、行舟欵乃之聲、以至脈搏、呼吸、…...總之、宇宙間許現象以至萬般人事、沒有不依韻律而動的、這些韻律就是內容律內在律。 韻律非是隨便自外部附加的機械的東西。真正的韻律是音樂、是從內心響出來的音樂、即是所謂心絃。什麼一種東西觸着心絃而響彈出來的音色、就是節奏(或韻律)、就是詩。重複說一句、內容律就是我們的情感的波動之表出於外的、這同時也是詩、 韻律也有緩急、有時候如徐風輕吻着明鏡似的海面、有時候如萬馬之驟馳、如狂風之打猛雨。戀愛敗破之日、最愛的人死了之時、其情感最高潮、其韻律也最急緊、詩人若將這情感這韻律用語言文字表出外面來就是詩了。情感平徐的時候、韻律也緩慢、其表出來的、便成為散文。所以我們可以說詩與散文的分別、是在韻律之急與緩。在韻律結末我還要叮嚀一句是:如果要求好詩真詩即不可不排除一切形式的束縛而使內在律能充分地表露出來。 5、 詩的本質、詩與韻律的關係、雖然很草率、却也大體說完了、我想讀者對於詩也已經有一種概念了、現在要根據上面的話來批評中國的舊詩——尤其是絕律詩。 自三百篇以降、離騷漢魏樂府諸詩篇、形式還沒有備、也還沒有什麼束縛。至六朝為律詩絕詩之源、至有唐而律詩絕詩大成、形式既備、束縛亦隨之而備至、演至近世、一般文人愈趨於技巧之末、遂和詩的本質愈趨愈遠了。章太炎先生講古詩的流變有幾句很可參考的話 —— 1、詩序云、「在心為志、發音為詩。」詩是發於真性情的、古詩全從真性情流出、所以「民無得而稱焉。」 2、陶淵明描摹風景自然有風致、小謝的詩、也是如此、那大謝和顏延之的詩、稍有雕琢及生硬的毛病、便不能及了。 3、隋時習南北朝遺風、愛用典故、注目在一二句好處、楊素不染這種習氣、所以能高出人上。 4、元(稹)白(居易)詩說幾句民情、隨便下筆、毫無拘牽、所以還能得人的同情。 5、宋詩愛對仗、崇典故、雜考據、中病已深、所以愈趨愈下。 6、自然的風度愈遺失、詩的品格愈下、世後矯揉造作感甚、所以不能望古人之項背。 7、婦人天然美的不必借重於脂粉、惟其天然不美、繼借重脂粉、詩也是如此。 章太炎先生這幾句話把舊詩的缺點說盡了。綜括其意無非是「矯揉造作、不顧自然、」八個字。後世文人因好矯揉造作、而趨於技巧之末、故愈重視形式、因重視形式、好弄技巧、所以內容——思想感情!多被埋沒或抹削去。 我嘗謂中國的舊詩(絕律詩)的形式整齊極了、束縛也無微不至了、如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杖、......等々的限制。還有、歷來的詩人大都不把土語方言入韻文、這也是一個大毛病。絕律詩的毛病實在擧不勝擧。我們在這裏不必詳細盡擧、讀者如能體會上來所說的話、再拿舊詩來比較一下便明白了。(未完)   pp.13-14  雜  錄  真理和迫害 (醒) 真理原來是不磨不易的、然一時代的執政者和特權階級、因為要擁護他們的優越的地位、靠著強權行種々的壓迫、於是乎史上對真理忠實的學者中、受虧的人很多、本號社說所擧的、不過二三的實例而已。 蘇克拉底士受死刑的理由、說他誤了亞仙士青年的思想。那時代希臘的人、皆信日月為神、然當時有一群詭辯派Sophist的學者、出來批評神話的解釋、提倡道一般人信為阿普魯神的太陽、實不是神、是一個火圓、而稱謂阿帝密斯神的大陰、也不是神是一塊的石頭。這樣的話、實在不是出自蘇克拉抵士之口、然世人認他做一個的詭辯家、所以將定做迷誤阿仙士青年的思想的國賊。宣告受毒杯的死刑。蘇克拉底士就死刑的時、他的友人勸他逃獄、那時便脱走是可能的、但是他說「我不曉的死是善或是惡、然我却曉的違背國法計企逃脫是惡事、所以我擇生不如擇死、」他遂從容服毒而死。蘇克拉抵士雖死了、他的教化和真理還是永遠不滅的。 古代至中世紀之間、這樣的實例不尟。十六世紀的初葉、羅馬有大學教授柯璧尼克思、他對於向來世人所信的地球中心說、發見誤謬、證明不是太陽自東向西運行的、是地球自西向東迴轉太陽的周圍運行的。但是他不敢在羅發表他的學說、因為聖書裡頭有明記太陽是自東方出的、又有猶太王因要得戰爭的勝利、祈神將夕陽的西落暫時猶豫。所以地動說是和這聖經的記事相矛盾的、冒瀆聖書的權威。不得已他將他的學說、拜托友人在德國發表、至一五四三年、他的著書入他的手時、他已臥在臨終的床上、所以他才幸得免了教會的迫害、然他的死屍遂也難免迫害的鞭打了。 柯璧尼克思的學說、一方面被法王嚴禁其傳播、又一方面受多數的教徒攻擊。當時有一個大哲學者不律諸氏、在法王面前、敢然揚言地動說為真理。遂被投入獄、六年刑滿、再受烙刑而死、更將他的死灰、任風吹散、其刑之酷可謂極了。 以後再有天文學者牙里禮烏氏、將自己發明的望遠鏡視察天臺、證明地動說的真理、然地動說的證明、有違背聖書、冒瀆教權、雖是真理也不許他發表、遂被押去宗教裁判所、以教會和法王的名義、命他拖去這個學說。然牙里體烏氏固執不從。後來再受反對者的宣傳、再被召往宗教裁判所、投入牢獄。依法王的命令、强迫他否認地動說的真理。以後對他的迫害依然不止、並且奪他一切的自由、及他死後、再以法王和宗教裁判所的命令、禁止他的葬式、石碑、和墓誌銘等。 如上所述、古代和中近世紀的法王和僧侶們、靠着他們的教權、以聖書的記事為不易的真理恐怕自家的地位動搖、壓迫一切的真理、然試看法王和僧侶的教權於今何在?可見要打消真理的强權、畢竟反為真理推翻了。畢竟也是真理得到最後的勝利了。 宣言書 今同臺灣議會請願委員抵京後隨以左記之宣言書發送於全國各新聞社、藉以明請願人之主張因譯之以供我島內同胞之清覽焉、(錫) 此次吾等一行因欲向貴衆兩院請願臺灣議會之設置代表多數之請願人而抵京、故得由貴社披瀝意見於內地朝野人士之機會、深引以為光榮焉。日本帝國列於世界五大文明國之立憲法治國也、而日本國民前曾於國際聯盟主張人種差別待遇之撤廢、今於帝國議會將議決普選實施之法案、可知為重道義愛憲政之國民也、而對於新附約四百萬我臺住民、全然置於立憲自治之政治圈外而不顧、思於道理上必不得有也。 臺灣受帝國統治已有三十年、於此間物質之進步、雖有相當可見、而至其精神之方面、殆為閑却、況不開民意暢達之途、民權受其抑制者、洵不可爭之事實也。如斯之狀態、豈非相反於道義思想、背馳於立憲精神耶。 回顧對於領臺當時行政机關之總督、付與特别之立法權者、是將施適應新附住民之政治之趣旨、且亦因統治之日尚淺、有不得遽布代議制度之事情、故欲施適應民情之政治、雖固屬當然、而以此謂可存續違背立憲精神之制度、亦不得肯定、況於今日臺灣之事情、已有大變、社會之秩序、亦且整然、文化之程度、尤屬進步、仍對於行政机關委任特别之立法權者、此誠臺灣住民所不能忍之苦痛也。故鑑於帝國之理想、徵於世界之思潮、宜早準據於立憲制度、設置由臺灣住民組織之特殊代議机關、除於內地臺灣得共通性質之法律外、參與基於臺灣特殊事情之立法、使審議於臺灣之謬算、信為當然也。此即由大正十年春每年繼續請願對於帝國議會之設置者也、如斯者始真使民衆體得一視同仁之聖旨、均沾立憲政治之惠澤、地理上歷史上使得全其特殊之使命也。 苟真欲圖帝國之安固、與東洋之平和之內地朝野人士、確信必諒吾等之衷誠、而承認臺灣住民之合法要求、是敢切望憂世仁人之同情焉。 犧牲者四千人 由普選運動所產生的悲話哀話 自大正八年以來、前後六年間的普選運動、不知弄出了怎樣地多的犧牲者!—— 平心靜氣地回顧起來、這中間議會委實開了八回、而普選案差不多於每次議會都有提出。民衆運動之對普選案、直如影之隨形、於日比谷、於上野、或於芝公園、芝蒲埋立地、赤阪山王臺。——這樣的民衆運動的擧行差不多達了數百回之多次。在這里應當特筆大書的、是這些民衆大會常受着官憲的猛烈的壓迫、——中止、解散、最後則檢束又檢束、為無暴不堪的官憲而流血的事也不止一再。檢束、多的時候曾二百名、三百名一時如貫珠的被縲成一串放入警視廳的留置所。若將這些統算起來、前後六年間的犧牲者、實在已達千八百名之多數。裡頭也有受了一晝夜的檢束處分而算了的人、但被處於十日以至二十日的拘留、或數個月間被放置於未決的也擧不勝擧。中如真鍋義十君被處以治安警察法第十七條、甚至入了半年的獄、於鐵窓裏接到嚴父的訃音、大揮熱淚、終於真鍋君的朋友數人馳到他的故鄉、替他發喪。其他受了三個月內外的刑的判決為執行猶豫的人難以數計。若加以被檢束一二小時就放出來的犧牲者之數、不止千八百名、算起來實在有四千人之多。想起來、可謂給了尊貴的犧牲的了。(譯萬朝報)   pp.14-15  學  藝  文學革命運動以來 (續) 胡適自己常說他的歷史癖太深、故不配做革命的事業。文學革命的進行、最重要的急先鋒是他的朋友陳獨秀。陳獨秀接着「文學改良芻議」之後、發表了一篇「文學革命論」(六年二月)、正式擧起文學革命的旗子。他說: 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旗上大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 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實寫文學。 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的特別性質是他的一往直前的定力。那時胡適還在美洲、曾有信給獨秀說: 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亦非一二人所能定。甚願國中人士能平心靜氣與吾輩同力研究此間題。討論既熟、是非自明。吾輩已張革命之旗、雖不容退縮、然亦不敢以吾輩所主張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六年四月九日)。 可見胡適當時承認文學革命還在討論的時期。他那時正在用白話作詩詞、想用實地試驗來證明白話可以作韻文的利器、做自取名為「嘗試集。」他這種態度太和平了、若照他這個態度做去、文學革命至少還須經過十年的討論與嘗試。但陳獨秀的勇氣恰好補救這個太持重的缺點。獨秀答書說:鄙意容納異議。自由討論、固為學術發達之原則獨至改良中國文學當以白話為文學之正宗之說、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必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而不容他人之臣匡正也。 這種態度、在當日頗引起一般人的反對、但當日若沒有陳獨秀『必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餘地」的精神。文學革命的運動決不能引起那樣大的注意。反對就是注意的表示。 民國六年的「新青年」裡有許多討論文學的通信、內中錢玄同的討論很多可以補正胡適的主張。民國七年一月「新青年」重新出版、歸北京大學教授陳獨秀錢玄同沈尹默李大釗劉復胡適六人輪流編輯。這一年的「新青年」(四卷五卷)完全用白話做文章。七年四月有胡適的「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大旨說: 我的『建設新文學論』的唯一宗旨只有十個大字:『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我們所提倡的文學革命只是要替中國創造一種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方才可以有文學的國語。有了文學的國語、我們的國語方才算得真正國語。 這篇文章名為「建設的」、其實還是破壞的方面最有力。他說: 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學、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經死了的語言文字做的、死文字決不能產生活文學.........簡單說來、自從三百篇到於今、中國的文學凡是有一些兒價值有一些兒生命的、都是白話的、或是近於白話的……中國若想有活文學。必須用白說、必須用國語、必做國語的文學。 這就是上文說的替古文發喪擧哀了。在「建設的」方面、這篇文章也有一點貢獻。他說: 若要造國語、先須造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自然有國語。.........真正有功效有勢力的國語教科書便是國語的文學、便是國語的小說詩文戲本。國語的小說詩文戲本通行之日、便是中國國語成立之時。……中國將來的新文學用的白話、就是將來中國的標準國語、造將來白話文學的人。就是製定標準國語文學的人。 這篇文章把從前胡適陳獨秀的種々主張歸納到十個字、其實又只有『國語的文學』五個字。旗幟更明白了、進行也更順利了。 這一年的文學革命、在建設的方面、有兩件事可記、第一是白話詩的試驗。胡適在美洲做的白話詩還不過是刷洗過的文言詩、這是因為他還不能拋棄那五言七言的格式、故不能儘量表現白話的長處。錢玄同指出這種缺點來。胡適方才放手去做那長短無定的白話詩、同時沈尹默周作人劉復等也加入白話詩的試驗。這一年的作品雖不很好、但技術上的訓練是很重要的。第二、是歐洲新文學的提倡。北歐的Ibsen, Strindberg’ Auderson’、東歐的Inostojevsk Kuprin、Tolsto、新希臘的EPhilaliotis、波蘭的Seinkie wica.. 這一年之中、介紹了這些人的文學進來。在這一方面、周作人的成績最好。他用的是直譯的方法。嚴格的儘量保全原文的文法與口氣。這種譯法近年來很有人倣傚、是國語歐化的一個起點。   pp.15-16  文  藝  短篇小說   比勃里斯 Pierre Louys着 周建人譯 亞瑪里利斯對著三個青年婦女及三個哲學者好似他們是小孩子一般、講這個故事給他們聽。 『我所知道的有些旅行者、下了離牧人區域很遠的梅安特爾河到加里勒去的時候、曾見過河王睡在岸旁的樹蔭下。他有長而綠色的鬚、他的面孔是皺了的、好似那生着下垂的草木的、灰色而且多石的河岸一般。他的眼睛是永遠瞎的、他的老的眼臉閉着好似已死了的。如果現在有人去尋着他、他大概是不會再活着了罷。他便是比勃里斯的父親、因為與仙女古亞納結婚而生的、我現在將告訴你們這不幸的比勃里斯的故事。』 1. 在那窟洞中、便是河水很神秘的湧出來的地方、仙女古亞納生下兩個双生的小孩、一個是男孩、取名考諾斯、又一個是女兒、給她取個名字、便叫出比勃里斯。 他們兩人都在梅安特爾的岸邊長大起來。古亞納常々指示他們在透明的水面底下、他們父親的神聖的容貌、他的靈魂便是擾動那河中的流水的。 小孩們所知道的唯一的世界是他們降生的那個山林。他們不曾見過太陽、除却從林枝的空隙中偶然望見。比勃里斯從來不曾離開過伊的兄弟、走時總是手臂圍在他的頭上。 伊穿一件小杉、青灰色、正如朝陽初起的微光、這是伊的母親在河水深處給伊織成的。考諾斯不穿别的東西、只在腰間束一圈薔薇花、上邊垂着一條黃的腰裙。 在地上有一點光明、使他們可以在林中游行的時候、他走到深山裏去、取了落在地上的果實玩要、或者去搜尋最大而且最甘香的花。他們兩人常々分取他們所尋得的東西、從來不曾爭鬧、所以他們的母親對伊的一班女友常々誇獎他們。 現在從他們出世的那一天以來、十二年已經過去了。他們的母親覺得不安、常々跟隨着他們走。 那兩個小孩不玩要了、他們在林中遊戲一天之後到家裏來、不曾採得什麼東西、沒有鳥、花、果實也沒有花園。他們並着走、挨得這樣密切、他們的頭髮混在一起了。比勃里斯的兩手挽在伊的兄弟的臂上、時時向他的頰上接吻、他們兩人隨後默然的停住了。 天氣太熱的時候、他們挨到低偃的樹枝下去。俯臥在芳香的青草上面、說着話而且互相端詳、還是擁抱着不曾釋放。 隨後古亞納將伊的兒子領在一旁、對他說道—— 「你為什麼悲傷呢?』 考諾斯答道—— 『我並不悲傷、我在玩要或戲笑的時候、我常這樣的、現在凡一切都已更變了。我不復再要玩要、並且如果我不笑。那便因為我是喜歡。』 古亞納問他「你為什麼喜歡呢?』 考諾斯給伊的答語是—— 『因為我看着比勃里斯。』 古亞納又問他—— 『你為什麼現在不看樹林呢?』 『因為比勃里斯的頭髮比草更柔而且更香、因為比勃里斯的眼睛——』 但古亞納便止住他道『小孩子!不要說了!』 伊想要醫治他的不正當的愛慕、即刻將他送到一個山上仙女那里、伊有七個女兒、都非常的不可言喻的美麗。 他們兩人經過一番商量之後、對他說道—— 『考諾斯、你選擇罷、你所喜歡那一個、便給你做妻子。』 但考諾斯看這七個少女全不動心、如同看着七塊岩石一樣、因為比勃里斯的印象充滿了他的小靈魂沒有空位可以容納外來的愛了。 古亞納帶伊的兒子從這山到那山、從平地到平地、如是者一個月、想遣散他的慾望、都是全然無刻。 到後伊知道不能遷移他的固執的熱情的了。於是伊遂恨他、井且詛咒他有不名譽的行為了。但那兒子全然不知他的母親為什麼責罵他。為什麼在許多婦人中間、不准他要他所愛的那一個人呢?為什麼這個撫愛在别人的討厭的懷抱中是許可的、在他所愛的比勃里斯是罪惡呢?為了什麼神秘的理由、他所認為好的溫柔的值得一切的犧牲的感情、却被認為應受任何刑罰呢?宙斯、他想、曾娶他的姊妹亞浮羅迪締竟敢欺瞞伊的兄弟亞來斯與別的兄弟海法斯多斯結識。因為他還不曾知道只有那神們自己有的是明白的道德律、却用了不能了解的法律來擾亂人們的道德。 現在古亞納對伊的兒子說—— 『我不認你是我的兒子了!』 伊遂使了一個手勢、給那正要向海裏去的馬人、將考諾斯放在他的背。隨後那獸很快的走去了。 古亞納的眼睛暫時跟着伊的兒子看。考諾斯驚慌的抱住了那默的肩膊、時時陷沒到怪異的鬃毛裏去、馬人跨着大而有力的脚步、一直走去、漸遠漸小了。隨後轉過一個蘆葦欉林、在林後復現出來、遠々望去好似一個小的幾乎不動的班點。終於古亞納不能再看見他了。 比勃里斯的母親緩々的同進林中去了。 伊覺得悲傷、但伊同時又覺得高傲、因為伊能用强力拆散、救了兩個兒童的命運、伊感謝神們給伊這樣的力量、能够行了這樣傷心的義務。 『現在』伊想、『比勃里斯剩了一個人了、當能忘記為伊犧牲了的兄弟罷。伊將愛戀那一個知道撫愛伊的人、并且從那個結合、將正常的產出半人半神的種族、永生的神祝福了!』 但伊回到洞穴的時候、小比勃里斯已經不見了。 (未完) 編輯餘話 △自治警違反事件判決為有罪、諸氏入監以來、各地人士爭赴慰問其家族、非只一次、雖吾同胞悉當於同情心、而亦歸於諸氏平素好行公義之所致。 △近聞諸氏在獄中。甚注重護養其身體、故得保健康之狀態、而獄吏知其為青年紳士、亦頗為之親切待遇、並許其閱書籍、而諸氏亦皆以讀書為其每日之課程、故皆有悠然自得之態。 △張一郎君(我軍)曾留學於人才薈萃之北京、故於新文學造詣頗深、已自前月以來入本社相帮、富有學識、此後應有大造我臺之文壇、而黄君醒民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前在本報已有多大貢献、今幸得其入社再揮健筆、以啟發我臺文化之向上、真屬可喜焉。 △本社記者慈舟君及雪谷君、因在入獄之中致每號不能執筆、敢希諸君諒之、然本報決不因此而致材料空虛、有負諸君之所期待、同人等願加倍努力以促進吾臺文化之發達焉。   每一冊 半年十八冊 定價十錢 前金一圓七十錢 每月三冊 全年卅六冊 價金三十錢 前金三圓三十錢 特別 注意 △支局振替口座臺灣二一五二番 △若非先交報費、概照定價計算 △廣告費全頁卅圓、三分之二廿圓、半頁十五圓、三分之一十圓、六分之一六圓、十二分之一三圓 但臨時增刊或特別大號價金另定 大正十四年三月八日印刷納本 大正十四年三月十一日發行 東京市牛込區若松町一三八番地 編 輯 人 林呈祿 東京市牛込區若松町一三八番地 發行兼印刷人 黃呈聰 東京市牛込區若松町一三八番地 發 行 所 株式會社臺灣雜誌社 東京市牛込區早稻田鶴卷町四三六番地 印 刷 所 北斗社印刷所                                    臺灣支局 臺北市太平町三丁目二十八番地 電話一八五二番
刊別
旬刊
報刊名稱
臺灣民報
版次
16
出版
發行者:
臺灣雜誌社-黃呈聰

發行地
東京
同版面報導

:::
文化部 LOGO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LOGO

電話:06-356-8889

傳真:06-356-8895

地址:709025 臺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最佳瀏覽狀態:螢幕解析度1280x720